
KOL 與代言人行銷效益不再的真相
每天打開電視、YouTube、FB、IG、Twitch 等平台,都能看到各個 KOL 或明星為各種遊戲代言與推廣,或是看到知名明星出鏡拍攝的真人廣告。這些操作的目的不外乎是增加產品曝光,並藉由 KOL 與明星的人氣吸引更多潛在用戶,進而提高行銷期間的討論度及收入。對於新遊戲來說,透過明星代言並聯動電視廣告的另一個重點則是打出「新遊戲上市的氣勢」,不過隨著時間變化,KOL 行銷與明星代言這兩種行銷方式的效果也與過往大不相同。 現在真的還有需要找代言人嗎? 過往找代言人,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電視明星,但現在的代言人可能是知名的 Youtuber、啦啦隊女神、新興女團、Vtuber、電競選手等等。在代言人選擇如此多元的情況下,是否要找代言人,其實依然取決於如何規劃遊戲的行銷策略。在這個策略中,代言人的定位與意義是什麼?他又該如何與行銷策略中其他要素完美配合,產生 1+1>2 的成果? 在本文撰寫之際,適逢飛鳥大大線上課程開課,其中一節課程便提到一個案例:某廠商以此前丁特與橘子就《天堂M》遊戲內抽獎機率不實而對簿公堂一事為靈感,邀請丁特代言,成為自家遊戲的機率檢驗官,